title: 力学基础梳理

力学基础梳理

剪力图和弯矩图

  • 定义使其作用的构件产生顺时针旋转的剪力为正。

  • 定义使构件上部受到压缩的弯矩为正,正弯矩使构件产生向上凹的变形。

  • 弯矩图正坐标向下

  • 连接两个杆端的刚结点,若结点上无外力偶作用,则两个杆端的弯矩值相等,方向相反.

惯性矩

  • $正交坐标系公式:I_{z}=\int_A y^{2} \, dA$

  • $极惯性矩公式:I_{p}=\int_A \rho^{2} \, dA$

  • $矩形截面惯性矩:I_{z}=\frac{bh^{3}}{12}$

  • $圆形截面惯性矩:I_{z}=\frac{\pi}{12}R^{4}$

平均正应力

$$
\sigma = \frac{P}{A}
$$


  • $\sigma$ 是被积函数上的点上的平均应力分布

  • $P$ 是沿向内力的合力

  • $A$ 是被积函数区域

平均剪应力

$$
\tau_{avg} = \frac{V}{A}
$$


  • $τ_{avg}$ — 平均剪应力

  • $V$ — 剪应力方向施加在截面上的剪力

  • $A$ — 截面积

许用应力

  • 所选的许用荷载要小于构件所能承受的极限荷载

  • 目前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安全系数法(F.S.)

$$
F.S. = \frac{F_{\text{fail}}}{F_{\text{allow}}}
$$


  • 任何截面的平均应力都不能超过

    安全系数$F.S.$ ×许用应力$σ{allow}$ 或$τ{allow}$

正应变

$$
\varepsilon_{avg} = \frac{\Delta s' - \Delta s}{\Delta s}
$$


$$
\sigma = E \varepsilon
$$


剪应变

$$
\gamma_{nt}=\frac{\pi}{2}-\theta^{'}
$$


$$
τ = Gγ
$$


泊松比

$$
\nu=-\frac{\varepsilon_{lat}}{\varepsilon_{long}}
$$


$$
\nu=-\frac{\varepsilon_{横向}}{\varepsilon_{纵向}}
$$


三个材料常数E, ν, 和 G关系如下

$$
G=\frac{E}{2(1+\nu)}
$$


轴向弹力变形

一般情形

$$
\delta = \int_{0}^{L} \frac{P(x)}{A(x) E} \, dx
$$


其中:

  • $\delta$= 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

  • L = 两点间的距离

  • P(x) =与一端相距x处的截面轴力(内力)

  • A(x) = 杆件的截面积,表示为 x 的函数

  • E = 材料的弹性模量

等截面均质杆件

$$
\delta = \frac{PL}{A E}
$$


温度应力

由试验可知,长度为 的杆件其变形或长度变化量为

$$
\delta_{T}=\alpha\Delta TL
$$


  • $\delta_{T}$=杆长改变量

  • $\alpha$=线性膨胀系数。表示每摄氏度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的量:1摄氏度 or 1/开尔文 or 1/华氏度

  • $ \Delta T $= 杆件的温度变化量

  • $L$= 初始杆长

弯曲正应力

直杆的纯弯曲变形

$$
\varepsilon = -\frac{y}{c}\varepsilon_{max}
$$


弯曲正应力公式

$$
\sigma_{\text{max}} = -\frac{Mc}{I_z} \\ \sigma = - \frac{My}{I_z}
$$


剪切公式

$$
\tau = \frac{VS}{It}
$$


其中:

  • ( $\tau$ ) 代表剪应力。

  • ( V ) 是剪力,即作用于横截面的力。

  • ( S) 是静距,即到考虑点至剪切面积的重心的垂直距离与剪切面积的乘积。

    $$
    S = \int_{A'} y \, dA' = y' \bar{A'}
    $$


    A’是杆件横截面上距离中和轴为y’的横线以外的面积

    y’是A’面积的形心到中和轴的距离

  • ( I ) 整个横截面对于中性轴的惯性矩

  • ( t ) 是杆件在要求$\tau$ 的点处的横截面宽度

关于S的例子:

梁的变形

曲率

$$
\kappa = \frac{M}{EI_z}
$$


转角和挠度

$$
\kappa=\frac{1}{\rho} = \frac{d\theta}{dx} = \frac{d^2 \nu}{dx^2}
$$


从而推出

$$
\theta = \frac{dv}{dx} = \int \frac{M(x)}{EI} \, dx + C
$$


$$
v = \iint \frac{M(x)}{EI} \, dx \, dx + Cx + D
$$


叠加原理

叠加原理表明,将荷载分为几部分,先将各部分荷载分别作用在构件上,求出每部分载荷引起的应力或位移,将以上结果相加,即可得到总的应力或位移。

扭矩图

  • 方向:右手定则,四手指沿着扭矩或转角的旋转方向握拳,若拇指指向纵轴的横截面向外,则扭矩为正;反之为负。

扭转公式

$$
\tau = \frac{T \rho}{J}
$$


$$
\tau_{\text{max}} = \frac{T c}{J}
$$


  • $\tau$ 表示扭转应力。

  • $\tau_{\text{max}}$ 表示杆上的最大扭转应力(也称为最大剪应力),发生在杆的最外围。

  • $T$ 是作用在杆或轴上的扭矩,可由扭转引起的力矩表示。

  • $\rho$ 是从杆的中心到考虑点的距离。

  • $c$ 是杆的外径,即从杆的中心到杆的最外边缘的距离。

  • $J$ 是杆截面的极惯性矩,它是截面对抗扭转的几何特性的度量。

扭转角

$$
\phi = \int_{0}^{L} \frac{T(x)}{J(x)G(x)} \, dx
$$


$\phi$ = 扭转角,单位为弧度

$T(x)$ = 在截面 $x$ 处梁或轴的扭矩,由扭转引起的力矩表示

$J(x)$ = 截面 $x$ 处的极惯性矩,对抗扭转的截面特性

$G$ = 剪切模量,描述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

一般用

$$
\phi=\frac{TL}{JG}
$$


摩尔圆

圆的方程为

$$
\left[ \sigma_{\theta} - \left( \frac{\sigma_x + \sigma_y}{2} \right)^2 \right] + \tau_{\theta}^2 = \left( \frac{\sigma_x - \sigma_y}{2} \right)^2 + \tau_{xy}^2
$$


  • 摩尔圆的应用

压杆稳定

一般公式

欧拉临界载荷公式

欧拉临界载荷公式表示为:

$$
P_{cr} = \frac{\pi^2 EI}{(KL)^2}
$$


其中:

  • $$ P_{cr} $$ 是构件失稳前的临界轴向载荷。

  • $$ E $$ 是材料的弹性模量。

  • $$ I $$ 是截面的惯性矩。

  • $$ L $$ 是构件的长度。

  • $$ K $$ 是柱子长度系数,用于考虑边界条件对临界载荷的影响。

    • 两端铰接压杆:K=1

    •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压杆: K=2

    • 两端固定压杆:K=0.5

    • 一端铰接一端固定压杆:K=0.7

铰接理想压杆

$$
\sigma_{cr} = \frac{\pi^2 E}{(L/r)^2}
$$


其中:

  • $$ \sigma_{cr} $$ 是临界应力,屈曲失稳前的最大应力,也是理论应力。

  • $$ E $$ 是材料的弹性模量。

  • $$ L $$ 是杆件的长度。

  • $$ r $$ 是截面的最小回转半径。

  • $$ L/r $$ 是杆件的长度与最小回转半径的比值,也称为杆件的长细比。

虚功原理

$$
\Delta = \sum \int \left( \frac{ \overline{M}M_P}{EI} + \frac{ \overline{F_N}F_{NP}}{EA} + \frac{k\overline{F_Q}F_{QP}}{GA} \right) \mathrm{d}s
$$


图乘法